从今年4月“上岗”开始,南京路步行街上的户外饮料容器回收机已经工作近3个月了。这只每“吃”一个空瓶就能“吐”出一角钱的绿色大筒已成为街头新景,游客们甚至需要排队投瓶子。回收机屏幕上的数据显示,目前这台机器已经“吞”下了2万多个空瓶。相关人士透露,步行街会尽快增添两个新的回收机。(7月22日《东方早报》)
但笔者还是有疑问,不禁想起了一年前老丈人讲的一件事。也是在南京路上,有一天他拿着一瓶快喝完的饮料闲逛时,一个中年男子向他讨要瓶子。老丈人就和他攀谈起来,得知该男子是以捡饮料瓶为生,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能收到几百个,可换几十块钱。老丈人问,干这个的人多吗?那男子顺手一指,说:这个、这个、那个,都是的。他们看起来和普通游客差不多,不过手里往往拿着很大的塑料袋,里面放捡到的饮料瓶。
简单计算可知,南京路步行街上的饮料容器回收机目前已工作近3个月,收集2万多个空瓶,平均每天也不过200多个,基本上和“人肉回收”(套用“人肉搜索”的说法)差不多,但是成本,肯定要高出很多。
当然“人肉回收”可能会给各方面带来不少麻烦。但也需要看到他们给社会带来的好的一面。没有这些人,废弃塑料瓶的回收不会像现在这样通畅。而如果政府或者企业想承担这方面的责任,将付出很大的成本。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劳动养活自己,不麻烦政府,本来就是一件多方得利的好事。
但推广饮料容器回收机的有关方面不会从这个角度看问题。一方面他们看到的是“人肉回收”的麻烦,另一方面,容器回收机本身就是一个风景,一项工作,更不会给有关方面带来什么麻烦事,而且几乎谁也不能说,安这种机器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如果饮料容器回收机大规模推广,一方面有关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购置、维护机器,但同时,很多从事“人肉回收”行当的人赚点小钱将变得不容易了,可能断了谋生之路,生活更加困难。看起来,一味“与国际接轨”不全是好事。
出于环保的考虑,我们可以引进饮料容器回收机;出于经济的考虑,据说有关方面准备引进自助加油机。只是,我们的大量劳动力又可以输出到哪里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