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机械网讯:回顾十年前,根据政府部门的数据推算,几乎每天都有一起与化工行业相关的事故发生,让人惊呼化工危险;而2011年全年,全国仅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66起。可以说,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这段时期,是一个“危险化工”努力向平安化工转变的时期,平安化工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危险与化工紧密相连。但危险因素是可控的,十年间全行业始终在为安全发展进行着努力。《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安全发展指南》指出:“十一五”期间,石化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危险化学品“十二五”发展布局规划》也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坚持一体化、集约化、大型化发展,一批技术先进、布局合理的大型炼化一体化、现代煤化工、特大型油库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一批技术水平低、布局不合理、安全环保隐患严重的落后产能逐步淘汰。行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布局逐步优化,本质安全得到提升。
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2004年,一个数据给了整个化工行业极大的震动:来自当时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截至2003年10月底,化工行业发生安全事故333起,死亡304人。粗略推算,2003年化工行业几乎每天都要发生一起事故。而在随后的几年里,这个数值大幅下降,事故总量、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及主要安全生产相对指标均实现了显著下降。2011年全国共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66起,死亡128人,未发生危险化学品特别重大事故。
企业落实安全责任不再“虚张声势”。国家安监总局孙华山副局长认为,近年来,危化品企业认真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危化品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个突出的变化是,2003年以来,每年的全国安全生产月,企业的活动更加务实。不再是主管部门搞巡回宣讲,企业开会宣布重视、组织文艺演出等,而是实实在在地查隐患,抓整改,安全生产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在观念变化的同时,硬件水平逐步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得以加强。一批重点企业建立了安全生产风险保证金制度,采用了先进的控制技术、监测设备、安全避险、安全保护、个人防护、特种安全设施及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专用设备,采用低风险技术替代高风险技术,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加大科研投入,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一些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被打破,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本质安全程度。全行业进行了新型煤化工、新型催化、新型分离、生物化工、自动控制与信息、纳米、新型安全、环保与节能等关键共性技术重点攻关,加快了安全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
应急演练逐步常态化。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认为,党的十六大以来,应急救援能力方面,船舶溢油、油气田、危险化学品等专业性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这样的结果是,各地区、各企业已经将应急演练常态化。黑龙江等地以“应急预案演练周”的形式,组织危化品等高危行业企业开展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演练,演练内容具体,突出综合性,规模在不断扩大。企业也在完善应急预案方面下足了功夫。目前,中国海油已建立起预案、指挥、信息管理和救援队伍“四位一体”的应急管理系统。同时制定了综合预案20个、专项预案204个,覆盖了不同作业区域、不同作业工况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情况。10年来,该公司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更未发生平台倾覆、井喷失控等恶性事故。
十年间,安全发展逐步由无形走向有形。目前,上海、天津等地先后建立了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作为危险化学品交易的合法规范市场,以往的其他危险化学品交易场所正被其取代。
一个安全发展的平安化工产业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