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基先生1934年10月12日出生于龙口市(原黄县)诸由观镇西河阳村。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生前历任丛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任中国水泥协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张修基在1982年贷款210万元,一年时间建起了诸由观镇首座年产4.4万吨的水泥厂。之后数年,连续建成了6条水泥生产线,使水泥总产量达到80多万吨,成为当时全国乡镇企业规模最大、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水泥生产企业,产品荣获水泥行业最高奖“国家银质奖”。
上世纪90年代初,张修基提出“巩固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方针,实行跨行业经营,先后建起了球墨铸铁管、运输胶带、铝材、热电等新兴企业。自此,一个集建材、化工、电力、有色金属、建筑、运输等行业为一体的企业集团横空出世。
世纪之交,张修基带领丛林集团投巨资建成世界首台万吨油压双动铝挤压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张修基热爱公益事业,先后在山东龙口市捐资数千万元,为教育、扶贫、救灾等各项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张修基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中国有色金属加工突出贡献奖”、“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烟台市改革开放三十年风云人物”、“龙口市特别功勋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1月30日,山东丛林集团原董事长张修基走完了生命中的最后旅程,离我们而去。
记者在第一时间知道这个消息,唏嘘不已。缅怀过去,因采访万吨挤压机的新闻报道与张修基和他的丛林集团结下了10年之缘。
翻开尘封已久的报纸,2002年7月中国有色金属报《金属大世界》周刊头条“丛林集团万吨挤压机问世”新闻打开了记忆的闸门。10年前记者在山东丛林集团采访原董事长张修基,感受着他勇于创新,勇于担当的气魄。当年,丛林集团投资2亿元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台万吨双动铝挤压机试车成功,开创了我国铝加工大型工业型材装备的先河,为我国铝加工工业的发展书写下不可磨灭的的一笔。
回想与张修基交流过程种的一幕幕,仿佛依然是昨天的记忆。记者不曾忘记张修基在决策投资大挤压机时讲的一番话:“万吨挤压机没有外国人合资也要干,不干则已,我们干就干最大的。”
丛林集团1990年涉足铝型材加工领域,他们投资5000万元,建起丛林铝材有限公司,到1998年底,企业已拥有2000吨级、3000吨级、3600吨级铝材挤压机3台套,具备了年产5万吨铝型材的能力。
丛林人并没有就此满足。1999年,他们对国内外铝型材市场进行了深入考察,并将目光锁定在更具发展潜力的大型工业铝型材市场上。大胆提出了开发9000吨级铝材挤压机的设想,并与德国一家大型铝型材加工设备企业进行了接触洽谈。但在技术细节基本谈妥、即将签署合同之时,德方提出:其一,德方控股51%,拥有合资企业的管理权,董事长、总经理、总会计师由德方担任;其二,德方拥有境外汇款权,不经董事会研究即可向境外汇款;其三,重大事项由德方指定的6名科技人员研究决定,不必经董事会研究;其四,必须使用德方商标。
四重壁垒,无异于敲在张修基心头的四记重锤,谈判由此破裂。德方代表临行前放言:“大型挤压机的技术只有德国人掌握,其他国家都搞不了,中国人更搞不了。”面对国外大公司的技术封堵,张修基并没有退缩。
丛林集团找到了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通过该所与拥有全国最大自由锻水压机的上海重型机器厂进行合作,以自主设计,自己投资来回击国外的技术封锁。
经过两年多的紧张运作,2002年4月这台凝聚着民族精神的超大型铝材挤压设备顺利下线。同年6月21日进行超压预紧实验,一次试压1.35万吨,超过设计标准;10月6日,通过国家科技成果鉴定。至此,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宣告诞生。
重温那些年的激情岁月,我们深深地为那些为中国铝工业披荆斩棘的决策人所折服,张修基一怒冲冠的决策,奠定了丛林集团在中国铝加工业的地位。
10年的发展,丛林集团已经成为我国铝加工业的知名企业,大型工业型材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的高铁等行业,并且已经走出国门。张修基先生创造的“不干则已,干则一流,永不服输,永不满足”的丛林精神,已经成为全体员工的精神财富。
如今,高铁列车铝型材车体、铝型材半挂货车的成功应用,使丛林集团铝加工走上了高端之路,而他的开创者张修基却离我们而去。缅怀张修基,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铝加工工业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