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
中联重科财务造假粉饰报表玩金蝉脱壳
2013-02-22 00:00  点击:774

内容提示:上帝欲让其灭亡,必定先让其疯狂。尽管难以置信,但中国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之一的中联重科财务造假经由媒体报道后,让笔者颇为震惊。一直以来,围绕三一重工[微博](11.17,0.00,0.00%)和中联重科“同城操戈”夺人眼...(更多内容请查阅正文)


以下是综合资讯正文:

上帝欲让其灭亡,必定先让其疯狂。

尽管难以置信,但中国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之一的中联重科财务造假经过媒体报道后,让笔者颇为震动。

一直以来,围绕三一重工[微博](11.17,0.00,0.00%)和中联重科“同城操戈”夺人眼球,却忽略了对相关企业的财务研究。

仔细研究中联重科最近几年的财务报告,结合媒体公然的报道,我们发现,在股东套现、追赶对手、被资本绑架等重重压力下,中联重科正走在一条粉饰报表、财务造假的道路上,笔者甚至听到业内传言,詹纯新行将退休之际,或许想借势玩“金蝉脱壳”的之计。

中联重科成长路径比较特殊,其依靠多次并购获得快速发展,崇尚轻资产的中联模式,主张研发外包、产品外包。对比发现,连续4年,中联重科以大比例领先同业而傲视群雄。2009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进207.62亿元,净利润28.27亿元,回属上市公司净利润23.72亿元,同比增长55.88%,净利润率13.6%;2010年,公司营业总收进321.93亿,净利润54.16亿元,回属上市公司净利润46.66亿元,同比增长90.71%,净利润率16.8%;2011年,公司营业总收进463.22亿元,净利润96.02亿元,回属上市公司净利润80.65亿元,同比增长72.87%,净利润率20%;2012年年报尚未公布,从已经公布的三季报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进391.1亿元,同比增长17.8%,回属上市公司净利润69.6亿元,同比增长16.7%。

单纯看以上财务数据,我们不得不赞叹于詹纯新高超的企业治理和盈利能力,连续4年净利润率均匀保持17%,净利润同比均匀增长73%。在企业数百亿规模的庞大体量下,这样的业绩堪称世界工程机械史上的奇迹。

谁说中国制造业只是微利(通常大部分在3%-5%)?谁说700多亿市值的企业不能同比超过50%的增长?中联重科“神话”般的现实击碎我们所有的想象和可能。尤其是在全世界都遭受经济危机的情况下,这样的逆势强劲增长让人妒嫉和羡慕。

仿佛一个吃了兴奋剂的选手,中联重科一马当先,终于在2012年超越了同城竞争对手三一重工[微博],并开始远远领先于徐工机械(12.07,-0.08,-0.66%),柳工(9.74,-0.07,-0.71%)和厦工等同类企业。

不可思议的净利润率,不可思议的业绩增长。詹纯新应该庆幸于自己选择的工程机械行业,投资者也应该庆幸选择了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徐工等同行也应该感到羞愧和酡颜。

当投资者还迷惑于中联重科与三一重工相互攻击与指责的口水仗时,2013年1月8日,有香港媒体率先表露中联重科业绩造假,随后,中联重科断然予以否认。而随着《逐日经济新闻》长达半月,横跨华东三省市的缜密调查,上万字的调查报告揭开了中联重科神话的背后——触目惊心的造假:发货——退货、零首付,各种不同的销售政策,大玩数字游戏的目的均只有一个——虚增销售业绩,进而虚增利润,做出漂亮的财务报告。当然,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底下销售职员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奖金和提升。

华东三省的调查只是一个样本,但笔者也听到一些业界传言——比如在福建等地,有离职员工举报类似的造假行业同样存在;而在长沙看城县的一个停车场,数百台的中联重科新车都堆放于此;意大利CIFA工厂目前只有一条生产线在生产,2012年上半年CIFA高达2.5亿美金的销售额也存在发水之嫌,诸此种种,不逐一道明。

我们有理由据此以为,中联重科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销售都难以逃脱造假之嫌。根据媒体的调查与估算,中联重科利润造假近20亿元,占了2011年利润的20%以上。

尽管对媒体的调查报道,中联重科做出了澄清。称媒体报道中所提及的销售造假、财务造假说法全不属实,毫无事实根据,且有误导性,公司严格依法合规经营,不存在财务造假行为。但对于媒体报道中涉及的若干市场信息及客户信息,中联重科确认了其真实性,一位中联重科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信息在工程机械行业是公然、透明的”,但对于媒体报道中所提及的“中联内部文件”的真实性,该人士并未做出判定。

与第一次香港媒体质疑时的言之凿凿否认相比,中联重科这次明显底气不足,甚或有些心虚。针对再次被质疑财务造假,三一团体宣传部部长施奕青微博上调侃:某公司的两次声明真是耐人寻味:从全盘否认到部分承认。一个谎言是需要一百个谎言往掩盖!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调侃回调侃,质疑回质疑。***和事实只有一个,我们吁请监管部分参与调查,在媒体提供的线索基础上深进追击,给投资者一个真实的交待和判定。由于中联重科是深交所和香港联交所两地上市企业,考虑到中联重科在湖南当地的影响力和背景,我们建议应该由中国证监会稽查局直接参与,香港联合交易所应及时跟进,独立调查,以免被地方势力所左右。而一旦调查核实,确存在财务造假行为,则必须给与最严厉惩处。

即便是行业陷进困局的2012年,中联重科业绩依然同比大幅增长。据透露,由于2012年是中联重科20周年,一个漂亮的业绩对“庆生”来说至关重要。

端倪早有显现,自2011年10月起,中联重科公告宣称变更坏账预备计提比例,“1年以内(含1年)”、“1-2年”的应收账款计提比例由5%、10%大幅下滑至1%、6%。稍懂财务知识的人会知道,坏账计提比例的降低,就意味着利润的大幅提升,进而为业绩的靓丽锦上添花。

在詹纯新雄心勃勃地提出千亿目标的同时,在中联重科保持大比例增长傲视业界的同时,股东们显然已经不愿意再等待,减持套现时机则难以理解。

2012年上半年,中联重科的第二大股东弘毅投资和第三大股东中联治理层持股公司均选择了减持。在中联重科业绩超过龙头三一重工的前夕,治理层股东的减持行为让人意外。

公然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一方科技(中联重科治理层持股公司)仅有163314942股,减持74921829股;同时,弘毅投资旗下控股公司佳卓团体减持363936856股,弘毅投资同样减持34904749股。

彼时的减持耐人寻味。2012年前三季度的财报显示,中联重科的经营渐进佳境并已超越竞争对手三一重工,但股东特别是治理层股东的减持行为却让人不解,由于他们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最为了解,难道他们缺钱了?有“刚需”了?

笔者也曾听到一些流言,他们的确有“刚需”,由于中联重科优质的环卫机械资产正在挂牌出让,而詹纯新等治理层在磨刀霍霍意欲再度MBO,而30多亿的真金白银则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一笔需急于融到的资金,因此,减持的行为不难理解。不仅如此,笔者尚听说一个新版本——詹纯新已到退休的年纪,有可能在2012年借势将中联重科的业绩扮靓,将股价做上往,乘此以其为首的治理层所持中联重科股份与环卫机械的资产对价受让,继而从中联重科“金蝉脱壳”,另享环卫机械资产的业绩盛宴。

实际上,詹纯新在中联重科“无心插柳”之苗头已显,近期,中联重科产品不断曝出质量题目,显示他们对企业内功的“无心”。

2012年12月31日晚,中联重科的塔吊在上海地铁施工现场坍塌,造成5人死亡,18人受伤的惨剧。尽量上海方面尚未发布调查的结果,但中联塔n吊已多次失事却是不争事实。

2012年12月27日,上海至圣将机械巨头中联重科告上法院,质疑其生产的中联牌履带起重机存在质量缺陷。2012年10月10日晚,在甘肃酒泉施工的1000吨履带起重机在作业中倾倒,造成5死1伤,而涉事设备是由上海至圣从中联重科手中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得。

尽管酒泉市人民政府发布调查结果认定,“这是一起发生在作业场所、作业期间,由作业职员违章操纵引发的较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上海至圣方面却对上述调查结果提出质疑。

上海至圣代理律师张婷称,调查报告的依据不正确,真正的原因没有调查。她以为,中联重科的产品设计是存在缺陷的。

有媒体报道,上海至圣提出了退货和索赔要求,但遭到中联重科拒尽。目前,上海至圣已经提起行政诉讼,由甘肃张掖中院受理。此外,上海至圣也在长沙中院提起民事诉讼。

高速成长的中联重科靠并购起家,其模式主要靠研发外包和产品外包。目前尚不能判定其频曝质量题目是否与这种模式相关。不过,如何管控质量将是未来中联重科必须面对的棘手题目。

中联重科遭遇信任危机的背后,是2011年二季度以来下行周期的行业困境。经历高速增长后的中国工程机械,需要更多务实与理性,也需要对投资者更透明。

如同一列高速行驶的战车,由詹纯新驾驭的中联重科是否有必要放慢疾行的速度?此前,新东方的俞敏洪[微博]感叹于自己被资本绑架,不得不为了迎合资本而疯狂扩张,直到财务危机深度袭来。

现在,投资者需要监管部分公正的调查,以释惑财务造假嫌疑。对于中联重科言之凿凿的公告,我们有必要保持一份警醒。此前,那些被终极证实造假的公司,无疑不是如出一辙。




发表评论
0评